南美茶香初体验——阿根廷马黛茶的进口探索配资公司有哪些
在上海的进口食品超市里,一种名为“马黛茶”(Mate Tea)的南美饮品逐渐流行——这种源自阿根廷的“国饮”,用特制的吸管(bombilla)从装有烤制茶叶的葫芦或金属杯中啜饮,带有独特的烟熏香气和提神效果。虽然马黛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“红茶/绿茶”,但其作为阿根廷的特色植物饮品,近年来通过跨境电商和进口商进入上海市场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马黛茶进口上海的特殊流程。
一、产品特性与准入:非茶之茶的“特殊身份”
马黛茶的原料是冬青科植物巴拉圭冬青(Ilex paraguariensis)的干燥叶和嫩枝,虽名为“茶”,但与中国传统的山茶科茶叶无关。中国将其归类为“其他植物饮料”(非茶类),因此进口时需遵循《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》——阿根廷的马黛茶生产企业需向中国海关总署注册(提供生产资质、加工工艺等信息),并获得输华资格。
展开剩余73%海关总署目前将阿根廷列入马黛茶输华国家名单,但要求产品必须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(如农药残留、微生物指标等)。进口商采购时,需确认茶叶是否为阿根廷官方认证产区(如门多萨省、科尔多瓦省的主产区),以及生产企业是否在注册名单内。
二、运输与包装:传统与现代的结合
马黛茶的传统包装是散茶(深绿色或棕色的碎叶,带有烤制后的烟熏香),现代产品则多采用滤袋装(类似袋泡茶,方便冲泡)。运输时,因马黛茶耐储存(水分含量低,约8%-10%),通常通过海运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到上海港(约30-35天),成本较低;部分高端产品(如有机认证马黛茶)会选择空运(航程约15-18小时)。
包装标签上,原装阿根廷马黛茶多为西班牙文(标注“Mate”“Provincia de Mendoza”等),进入中国市场后需加贴中文标签,明确标注“品名:马黛茶”“原产国:阿根廷”“原料:巴拉圭冬青叶”“饮用方式:使用吸管冲泡”等信息(符合中国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)。
三、通关重点:烟熏香气的安全检测
马黛茶的通关检测与其他植物饮料类似,但有两个特殊关注点:一是烟熏物质的安全性(传统马黛茶通过炭火烤制叶片,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,海关会检测苯并[a]芘等致癌物是否超标);二是微生物指标(因叶片未经过高温杀青,需检测大肠菌群、霉菌等是否合格)。
实验室还会检测农残(阿根廷马黛茶可能使用有机磷类农药,中国对其限量有规定)和重金属(铅≤5mg/kg)。同时,海关会核查产品的饮用方式说明(确保中文标签明确提示“使用专用吸管冲泡,避免直接吞咽茶叶”)。
四、市场定位:小众饮品的“文化体验”
通关后,马黛茶主要流向上海的进口食品专卖店(如“City Super”的南美专区)、健康生活馆(强调其“天然提神”功效),或跨境电商(如天猫国际的“南美特产”频道)。其目标消费者多为喜欢尝试异国文化的年轻人(比如留学生、旅行爱好者),或追求功能性饮品的上班族(因马黛茶含咖啡因和茶氨酸,提神效果类似咖啡但更温和)。
价格方面,普通马黛茶(散茶或滤袋装)单价约50-100元/500g,高端有机产品约150-300元/500g(含特制吸管和葫芦杯的套装可能更贵)。
从安第斯山脉的茶园到上海的茶杯,马黛茶的进口之路,是南美特色饮品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初次相遇——它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茶”配资公司有哪些,却以独特的饮用方式和风味,为上海的茶桌增添了一抹异域风情
发布于:广东省豪瑞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